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人类知识的产物,离不开教育的积淀、科技的突破、人才的支撑。回顾历史,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最早进入现代化,与其兴办一批著名大学、集聚一批一流科学家、产生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是分不开的。可以说,现代化强国,必定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正是基于对教育、科技、人才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中国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事业,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等重大论断,作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大部署,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远之策必须靠教育、科技、人才。这是历史发展的结论,更是面向未来的必然。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章部署,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任务,着力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古今中外传承文明和知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国古代来看,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门下三千、第一所官办学校稷下学宫,还是从隋始的科举考试、始建于元代的北京国子监,都是中华民族重教尚学的重要体现。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比如古希腊先哲交流思想的柏拉图学园、古印度佛陀讲经的鹿野苑、古埃及王室和贵族学习的宫廷学校,这些都是早期文明重视教育的生动例证。
世界进入近代以后,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成为高等教育中心与科学中心的时间大致是重叠的,进而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促进国家实力快速增长。比如,意大利成为16世纪的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就源于中世纪大学的勃兴,意大利是当时欧洲大学最多的地方,为其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奠定了基础,也为其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德国成为近代科学活动中心,也得益于德国大学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从而吸引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和学生,有力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崛起。这也启示我们,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只有把教育搞上去,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教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事业,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以来,我们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作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测算,中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但也要看到,中国离教育强国仍有一定差距,“钱学森之问”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教育,不仅涉及教育质量的提高、优质资源的均衡,而且涉及教育理念的更新、社会观念的转变。
2005年,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便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塑造、能力锻造、人格养成。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锻造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江西省井冈山是中国的摇篮,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的旧居旧址有100多处。当地将红色资源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定期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旧址,让学生了解红军艰苦斗争的故事。
古人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禀赋和特点,社会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人人都接受合适的教育。这些年,党和政府一直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持续不断地努力,使教育的格局和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解决有学上、上好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为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吸引孩子就近入学,从2022年起,浙江省天台县采取“名校嫁接、强校帮扶、老校领衔”办学模式,通过城乡共享教育资源,着力建设一批“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的乡村名校,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教育问题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国计民生,整个社会都高度关注关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事,家庭、社会都需要转变成长成才、职业选择等观念,使教育回归其本质,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不断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科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极大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人类古代文明史上,中国的科技发明一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在影响人类生活最重要的300项科技发明中,中国有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赞道,“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10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世界进入近代以后,西方科技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从蒸汽机到电气化再到信息技术的迭代演进,推动西方现代化大踏步向前。与此同时的几百年间,中国经历了从充耳不闻到亦步亦趋再到奋起追赶的过程,科技水平从远远落后于西方到逐渐缩小与西方的差距,但总体上还是处在落后于人的状态。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某些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存在着“卡脖子”现象,成为中国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名叫阿喀琉斯的英雄,传说他刀枪不入、所向无敌,但身上有一个“死穴”——脚后跟,是最脆弱的地方。在特洛伊战争中,知道阿喀琉斯弱点的对手,用箭射中了他的脚后跟,导致阿喀琉斯身亡。后来,人们用“阿喀琉斯之踵”来说明一个道理:再强大的人和事物,如果存在致命的弱点,也容易被击垮。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许多重要领域取得自主创新的历史性突破,“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巡空、“天问”探火等成就令世人为之惊叹。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各主要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党的二十大瞄准2035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专门部署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尤为重要。历史和现实表明,许多影响深远的科技创新都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时间成本,都不是个人或企业能够单独承担的。中国具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转化为科技创新的优势。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重大战略部署,并就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这样的制度设计,以国家为强大后盾,以社会为创新源泉,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必将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立足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全国唯一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优势,全面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抓牢创新“牛鼻子”,当好创新“排头兵”,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显著增强。
现代社会发展理论认为,要素投入和科技创新是驱动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发展边际效益会越来越小,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则潜力无限。中国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适应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选择,也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就是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基础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明显进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2023年3月1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涵盖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生命医学等领域。
纵观世界科技史,凡是重大的科技创新,都是建立在整个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排斥向他人学习借鉴,而是以开放共赢的态度,加强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科技发展与进步,以更好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人才”一词最早源自《周易》的“三才之道”,指的是与天才、地才并称的概念,后逐渐衍生出有才华和能力的人的意思。中国自古就把人才奉为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周文王对姜子牙等人才求贤若渴,演绎了“磻溪访贤”的人间佳话;“战国四公子”各个号称门下“食客三千”,以礼贤下士、善待门客闻名天下;燕昭王“高筑黄金台”的故事,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推崇的重视人才的文化语码。从世界范围看,16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先后形成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5个科学和人才中心,为西方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战国时代,群雄逐鹿,天下纷争。各诸侯国贵族竭力网罗人才,养士之风盛行。其中,以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与楚国春申君黄歇最为著名,他们礼贤下士、广交宾客,各有食客数千人,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战国后期,燕昭王身边谋士郭隗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古代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君王大怒而不解,侍臣解释说,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千金买回来,就会认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价买千里马,就会自然而然把千里马送上门来。后来果真如侍臣所言,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被呈送上来。郭隗劝谏燕昭王说,你可把我当作马。
电 话:0317-8032223
传 真:0317-8038223
手 机:13833727290
邮 箱:hobbmwww.lianherenli.com
地 址:河北省泊头市交河镇西38国道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