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飞驰,窗外一望无际的碧蓝,翻飞的海鸥、浪花拖尾的船只……经过6年多建设,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即将开通运营,一幅惬意舒适的海景图将在人们眼前展开。
全长277.42公里,福厦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过程中,“智能”成为关键词,中国高铁由此迎来新的发展里程碑。
福建依山向海,峰峦叠嶂、水网交错。如何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中选出一条最合理的高铁线路?
“智能选线技术在福厦高铁设计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铁建铁四院福厦高铁BIM总设计师孙泽昌表示。
通过空天地一体化测绘技术,设计团队实现了设计控制要素自动解译与精准提取,结合收集的各类选线控制因素录入系统,实现了三维智能选线,并构建了全线桥梁、路基、隧道、站场、接触网与轨道、立交道路等20个专业工程BIM模型,为福厦高铁建设选出一条绿色经济的线路。
福厦高铁集结了多座世界级跨海桥梁,承载着众多出行旅客“坐上高铁去看海”的美好期盼。在这份期盼的背后,福厦高铁建设者们坚持“一桥一策”,成功破解海风海水腐蚀、季节性台风影响、高速铁路桥梁变形等一系列难题。
如何保证桥梁在大风中稳固,同时保持高铁列车高速运行的连续性?铁四院福厦高铁桥梁设计负责人杨恒介绍,大桥主梁采用流线箱形结构,并附加导流板、减振栏杆、拉索电涡流阻尼器等有效气动措施。“这些措施减少了复杂风环境下的风致振动,使桥体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
在跨海大桥上行车,受海上风力影响很大。通常来说,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通过这样的路段需要减速慢行。但福厦高铁却实现了“跨海过桥不减速”。
安海湾特大桥,不仅是福厦高铁跨海桥梁的收尾之作,也是世界无砟轨道桥梁“跨海”的“开山之作”。
经过反复模拟试验,大桥建设者和设计团队找到了适应“跨海”条件的钢混结合梁结构参数,大桥主梁采用有效气动措施,满足了跨海大桥通行高铁列车的技术要求;桥面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实现时速350公里高铁列车跨海过桥不减速。
为了使钢轨性能及结构满足列车高速行驶要求,中铁十一局项目负责人张晓峰表示,建设者应用先进的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作业终端软件,实时跟踪调整打磨方案等方式,为钢轨廓形、粗糙度等技术指标和线路焊头平直度等重要技术参数提供保障,护航列车平稳高速运行。
通车之后,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开过650米长的安海湾特大桥主桥用时不到7秒,跨过整个海域也只需98秒。
在创造速度奇迹的背后,如何持续保障桥轨安全?铁四院福厦高铁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设计负责人梁金宝表示,通过集成应用智能传感、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地理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桥轨一体化”24小时实时监测管理平台近期已经开始运行。
高铁“四电”工程是高铁的“大脑中枢”和“动力之源”,主要由通信、信号、电力和牵引供电系统构成。其中,接触网则是高铁牵引供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负责接触网等“四电”工程建设的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凯介绍,建设人员在福厦高铁投入“四电”智能装备,能够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和自主行走作业。通过自主行走的检测机器人,技术人员可快速准确采集接触线高度、拉出值、坡度等几何参数,清晰识别线路接触网零部件状态,高质高效完成施工。
厦门北站换乘中心屋顶安装了目前全国高铁站房面积最大的天气感应式智能天窗。中铁建设厦门北站项目总工程师潘峰潭表示,通过分布在四周的风雨感应器,天窗可根据实时监测的光照、降雨、风力等环境数据,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实现人性化自动开合,充分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为旅客带来舒适换乘体验。
目前,福厦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线路建成通车后,福州、厦门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时交通圈”。
电 话:0317-8032223
传 真:0317-8038223
手 机:13833727290
邮 箱:hobbmwww.lianherenli.com
地 址:河北省泊头市交河镇西38国道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