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5日消息(记者夏青)聚焦实体经济需求,保险业如何做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4日,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再集团等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介绍。
近年来,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由此产生的巨灾给民众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作为应对灾害风险的金融手段之一,巨灾保险受关注度不断提升。中再产险副总经理王忠曜表示,再保险能在更广泛时间和空间里分散转移巨灾风险,有力支持保险市场稳健发展,是多层次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关键一环。
王忠曜说:“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开发针对性、创新性的巨灾保险产品,建立健全巨灾风险管理产品体系,主持开发极温、暴雪、传染病等指数型巨灾保险等创新产品,不断丰富巨灾保险产品供给。”
中国人保集团战略部主要负责人张宝辉表示,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要求既要做好“灾后”补偿,又要做好“灾前”预防预警、“灾中”快速响应,通过保险机制降低经济社会总体的风险水平。构建“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的新商业模式。
张宝辉说:“强化科技赋能建设,自主研发万象天眼-智能风险减量平台,形成包括‘气象眼’‘海风眼’‘集电眼’等一系列面向各类风险场景的‘天眼’,提升风险减量服务能力。实现大灾之后无大损,这是我们希望通过风险减量服务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大灾之后,全力做好灾后的理赔服务工作,做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更是责无旁贷。”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人寿正在努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紧紧围绕老年人在养老资金、人身安全、健康管理、失能照护、养老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老有所养、难有所助、病有所医、失有所护、养有所乐”。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赵国栋说:“不断加强产品创新,研发缴费方式、保险期间、养老金给付等更为灵活的养老保险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险市场需求。特别是将进一步加大针对新业态、新市民养老需求的产品研发。同时,不断深化保险产品与服务的融合,通过大病保险、普惠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改革创新,深入推动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等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迫切现实需求。”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管理总部在境外的中管金融企业,中国太平立足港澳,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发挥跨境经营优势,积极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业务管理部总经理于晓东表示,中国太平发挥海外直保、再保协同优势,为“走出去”中资企业提供出单及属地保险服务。
于晓东说:“2019年以来,中国太平成立了东盟保险服务中心,联合东盟十国有影响力的财产保险公司,在行业中打造了‘中国太平—东盟保险共同体’,提升了我国保险业与东盟地区跨境保险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此外,中国太平与多家基建类央企保险管理平台和再保险公司共同组成了中国太平基建业务合作联盟,通过产融协作、行业协同,不断夯实和提高服务大企业、大项目的能力,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眼下中国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国内险企的保险服务也随着出海企业“走出去”。作为中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积极帮助企业防风险、拓市场、补损失、促融资。中国信保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杨明刚介绍,2023年1-11月,中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83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向企业和金融机构支付赔款19.3亿美元,增长55.1%。
杨明刚说:“过去的十年,我们相继承保了肯尼亚蒙内铁路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2021年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以来,我们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加大了转型发展的力度,将支持“小而美”项目作为优先事项,建立了“效益美、风控美、结构美、绿色美”的项目评价体系,累计支持“小而美”项目520个,承保金额168亿美元,占同期项目个数和承保金额的76%和44%。”
聚焦实体经济需求,保险业如何做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4日,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再集团等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介绍。
电 话:0317-8032223
传 真:0317-8038223
手 机:13833727290
邮 箱:hobbmwww.lianherenli.com
地 址:河北省泊头市交河镇西38国道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