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着隔热工装和手套,咬紧电焊面罩的咬口,伴随着两块钢铁部件“刺啦”的熔焊声,电弧光和火花从面前肆意流出。在得知自己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天,山东华源锅炉有限公司焊工刘希文正在厂内作业。
“老刘!老刘!”一旁的工友喊了老半天,才将他的注意力从手上的焊接部件拉出来。“评上啦!你评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啦!”
从工友手里接过通知,刘希文那双盯了22年焊接光点的眼睛仍然炯炯,但微微颤抖的手还是能看他内心激动。
“那咱可不能丢人!来,接着干!”放下通知的刘希文,左手拿起焊枪,右手的焊钳夹着焊丝平稳的往焊接口递去,即便内心激动不已,但动作依旧娴熟。
1994年,刘希文来到山东华源锅炉有限公司做划线工。“那时候每天就泡在图纸上,研究各个零部件加工件的参数。”刘希文说,时间久了,他就想掌握一门技术,能把自己在设计图纸上的想法变成实物。自此,他也与现在的职业焊工结缘。
2002年,已经做了8年划线工的刘希文开始接触焊接工艺,比起刚入场就在焊工岗位上生产的工友来说,他可算得上是位“大龄学员”。
虽然在转行前有过多年的配套工作经验,但直到将焊枪焊钳握在左右手上时,刘希文才发现隔行如隔山,焊工这活可不好干。
“根据不同需求要使用不同焊法,工艺不同选择焊丝也不一样,最后,你选择了不同的焊丝,怎么采用合适的电流去焊接,这都是需要去考虑的问题。”回想起工作初期遇到的困难,如今的刘希文娓娓道来,而对于20多年前只是实习焊工的他,焊缝出来的产品屡次被打回重做,一度曾经让这位青年灰心丧气。
拿起工友们的产品和自己焊出来的物件一比,刘希文发现了问题。“正面的焊接差距不大,底部和背部的焊接区域我做得是既不美观也不完整。”
同样的材料同样的焊接方式,为啥自己做出来的产品和别人的差距这么大?刘希文蹲在工友旁看了他们一上午的操作,这一上午的蹲点让他大开眼界。
“他们不是传统的右手持焊枪左手递焊丝,而是左右手互换工作,根据角度和位置的不同,选择用不同的手去焊接。”不仅如此,刘希文还发现工友们用焊钳把焊丝递的又快又稳,相比之下自己的递法就显得又慢又生硬。
“跟同龄的工友们一比,我可真算上是位‘差生’了。”聊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初出茅庐的样子,刘希文说。
如果被当时的挫折压垮,可能就没有了今天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刘希文。相反,找到自己工艺上不足的刘希文非常兴奋,他开始针对性地来精进自己的技艺。
没机会,刘希文就从工厂的废料里“刨”。“等工友们都下班了,我就去找他们用完的边角料,拿着焊拟各种焊接要求进行联系操作。”自打刘希文发现这一练习“富矿”后,工友们时常会在下班后、周末里发现蹲在墙角的刘希文,拿着一块块边角工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不会左手用焊枪,刘希文就把自己硬“掰”成左撇子:学着写字用左手拿笔,吃饭用左手拿筷,就连自己平时从车棚里推自行车,都换成站在右边左手握把。
几个月的时间下来,刘希文左手上的各种工具越用越熟练,他开始想法子打磨自己的焊丝递法。用筷子夹生韭菜,用来模拟焊钳夹焊丝是刘希文最常用的方法。“每次吃饭前都在饭桌上反复来上那么数次,家里人都很担心我的精神状态,都说我工作干得‘走火入魔’了。”谈起那段努力练习的趣事,刘希文爽朗地大笑着。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也正是凭着这股劲头,刘希文度过了那段有趣又枯燥的实习岁月。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位被大伙称为“大龄学员”的焊工学徒,正式通过了焊工职业资格证,也成为了厂里取得该资格证用时最短的员工。
爱琢磨肯吃苦的刘希文,很快就在焊工岗位上大展拳脚。几年后他当上了容器车间自动焊班长,成为了厂里最年轻的带班人。
2019年,一项棘手的焊接工作让整个工厂的焊接师傅都犯了难。“当时的项目是油田高压注汽锅炉的焊接工作,为保障锅炉的受热,炉型结构设计的比较紧凑,管排用弯头连接且间距非常狭小,视线几乎被挡,非常不好焊接。”时隔数年,刘希文依旧记得当时厂里紧张的气氛。
锅炉、压力容器都属于特种设备,焊接过程中1毫米的误差都可能造成设备的缺陷。而且这款锅炉材料用的还是高合金材料,焊接焊缝最多只允许返修一次。面对这项“不能犯错”的任务,不少老焊工都直摇头。
“看不清楚,干脆就不用视力去判断了。”刘希文把自己关在了厂子里十天,天天盯着眼前这个大家伙,对照着产品设计图,把所有的焊接焊缝烂熟于心,总结出一套“盲焊”方法,就靠着手触、耳听来控制焊接直至成型,成功将返修率控制在2%以内,硬是把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工工整整地做了出来。
高颈法兰的加工制作曾是厂子里最让工人们头疼的工艺,不仅累人,制作起来还很麻烦。“高颈法兰对焊接的要求很高,焊接过程中工人得一直固定着零部件,稍微一点变动误差就增大了。”看着一蹲就是半天的工友,经常因为长时间固定加工件累得腰酸背痛,刘希文开始琢磨是不是可以做个设备,帮帮工友们。
根据高颈法兰的焊接要求,刘希文找来一些工件的下脚料,照着工友的动作,自己搭设起一套高颈法兰与接管组装工装。“这套工装可以固定高颈法兰焊接两端的设备,并且经过数次改进,不同规格的设备都可以进行调整适配。”刘希文的高颈法兰与接管组装工装一经推出,立马在全厂受到欢迎,刘希文拿出图纸照样打造出多套,往日厂里蹲着、半跪着进行的高颈法兰焊接的场景再也没出现过。
而如今,在厂里你说找容器车间自动焊班长,可能还会有人不知道是谁,但你要问谁是厂里的“发明大王”?那大家伙都知道说的是刘希文。工作22年中,70余项的发明制造,不少已被业内广泛应用,让无数工友受益。
如今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刘希文,讲述起往日的故事总有一股独有的“松弛感”:辛苦磨砺的日子他觉得生动有趣,紧张重大的任务前他描绘的稀松平常。“我可没干够,我还得继续在我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下去,把我会的技术都留给我的工友和徒弟们。”
勤能补拙,熟能生巧。从实习焊工,到发明大王,再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十年下来,刘希文记不清自己用掉了多少把焊枪,戴烂了多少副焊接手套,但却留着几大本自己手写的工作笔记,这些笔记本在后来的工作中,都成了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
电 话:0317-8032223
传 真:0317-8038223
手 机:13833727290
邮 箱:hobbmwww.lianherenli.com
地 址:河北省泊头市交河镇西38国道路北